首页 新闻 财经 体育 房产 娱乐 汽车 时尚 科技 教育 旅游 健康

首页 > 新闻

姬英明:周史《国语》所载的黄帝族故都“天鼋神都”在陕北靖边找到了

来源:中国新闻快报发布时间:2019/5/15 9:19:04

      姬英明先生认为,自宋以后,随着华夏文明的政治文化核心区域东移,对育养壮大华黄和华夏文明之地、黄河弓背的古河南一带失去控制权起,陕北也变成了文化人眼中“文化贫瘠的边塞”。而今对陕北在文化上的认知,还是处在“文化贫瘠的塞上“层面,这是非常重大的文化误判。就陕北榆林地区而言,已发现仰韶类文化遗址70处之多,龙山类文化遗址678处之多,且多是如“石峁遗址”、“皇华城遗址”、“新华遗址”、“阳周故城”等特大型遗址。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 是姬英明先生于去年冬至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遵旨。探源第一期走进中华文明的肇启源头,“大地湾遗址”和“女娲洞”一带。第二期探源走进了史册《国语》所载的神农炎帝诞生地,宝鸡姜水至“水沟遗址”一带。第三期探源走进了炎帝族的生活中心、仰韶文化的核心地带,灵宝北阳平遗址一带。五月初,第四期探源走进了距今4300多年的东方最大古城神木石峁遗址一带,探源古史册所记载黄帝族生活的“昆仑墟”、“天鼋神都”和“皇华城”等存在的可能性。

       中华文明的兴起之地在何处?中华文明大一统始祖轩辕黄帝葬于何处?两千多年来争论不休!随着现代考古工作的推进,世界最大的纪年史前巨城“石峁遗址”面世,更多的文化人把目光投向了这片古老的黄土,姬英明也不例外。

       5月11日,在当地学者、中共靖边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世斌的陪同讲解下,姬英明一行来到2013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杨桥畔“阳周故城”,和《汉书·地理志》记载“黄帝冢”遗址,以及龙州镇古碑及民间传说的颛顼帝“皇华城”和轩辕黄帝父母的“少典附宝冢”,以及为祭祀轩辕黄帝而建的“汉武帝龙城”,和范仲淹守边的“南夏州城”遗址等进行了实地勘察和调研。这些有巨大文化价值的遗址古城,都神奇的聚集在以“轩辕黄帝冢”为核心的周边。

       姬英明勘察和调研上述遗址后,心情颇为激动,并现场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现场直播,姬英明表示:自己作为姬轩辕黄帝一百八十三世孙,为寻找先祖的龙兴之地,可谓走遍全国各地,没想到在陕北的靖边县发现了与古籍和史料记载中颇为吻合的“天鼋神都”。再加上“阳周故城”“阳周塞司马”陶罐和“阳周候印”的出土,以及“奢延左尉”铜印,“官字”和“将字”瓦当,皇华城“原都”陶罐等各个时期从未断续的博物馆陈列文物,都无不证明着这里曾经是上古文明和北宋之前的文化、政治的核心要地。

       赵世斌为姬英明一行介绍了靖边县历代名称的变化:上古名“朔方白城”,颛顼时名“皇华城”,大禹时名“雍州原都”,魏秦时名“上郡阳周”,西汉时名“朔方郡或奢延城”,东汉时名“龙州”,五胡十六国时名“阐熙郡”,隋唐时名“夏州”,北宋时名“南夏州”,明朝时名“靖边道”,新中国之靖边县。

       据周史《国语·周语下》载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量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帝喾受之。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牵牛焉!”“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者”是我姬氏传承人自姬不窋以来,都在寻找的“天鼋神都”。因为历史的变迁和地名的变更,我的祖上一直都没有找到“天鼋”和“析木”。 我出山有十九年之多,基本上走遍过两次中国,比如有“昆仑山”和“黑水”,以及“丹霞地貌”的张掖一带,我多次去探寻过祖宗的发祥之地“天鼋神都”,结果是被误导了。世间之事,往往就是这样,只要你能持之以恒,一定会有回响的!这不,“天鼋神都”和“皇华城”都突然的就降临到我的眼前了!姬英明先生激动地说。

       姬英明还特别强调说:因为我们现在对周古文的理解有所失真,对古人起的古地名也有理解上的偏差,如果不去实地考察,绝对是得不到真正的有力证据。他也是在靖边一带的古遗址山峁上,看到坑坑峁峁、不高又不险的,如偌大龟背裂纹的丹霞地貌后,突然理解了伶州鸠答周景王的这一段“我姬氏出自天鼋及析木。”“天鼋”玄武也,“析”和昆仑“墟”的发音非常相似。故而联想到陕北对周景王所在的洛邑来说,是绝对的北地,故此伶州鸠有这么一说。中国文化上古就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地理划分。陕北一带从地理及地形上是“天鼋”应该没有任何问题,“石峁遗址”在靖边县桥山“轩辕黄帝冢”之东,非常符合“天鼋及析木”之说。

       对于靖边县“轩辕黄帝冢”所在的方位,以及是否有确凿根据史书记载证据,这是一件关乎华人信仰的万钧之事!姬英明不但实地考察了,还非常谨慎地核对了相关史料和现代地震勘察报告等。关于黄帝安葬,最早出现在司马太史公《五帝本纪》曰:“黄帝崩,葬桥山”。《汉书·地理志》载:“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孝武本纪》载:“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曹魏《魏土地记》载:“阳周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奢延水又东,走马水注之。水出西南长城北阳周县故城南桥山,昔二世赐蒙恬死于此。王莽更名上陵畤,山上有黄帝冢故也”。从以上史籍纵观,轩辕黄帝安葬处地理位置是非常清楚的!哪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有人搞清楚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地名因改朝而变化的不知本然。还好,考古发现了“阳周故城”,这才有了确定“轩辕黄帝冢”的地理坐标。

       以“阳周故城”为坐标,在东南四十里的靖边县高家沟镇王坟湾,县文化局赵世斌发现了呈“北斗七星”葬的七个大土峁,对村民俗称近30米高的“轩辕峁”,就此展开了谨慎的调查。先从史料记载、山形地理、文物遗址、方圆遗迹、水流样态和当地传说上整合资料,也得到了西北大学的一些专家学者认可。但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最神圣的先祖之一,不能以考古发掘来定论。于是在前年,赵世斌又自费数十万,请北京地球物理勘探部门用现代地震勘查技术,来验证一下古史册方面的记载是否可靠。这是北京地球物理勘探部门应用混合源面波勘探技术和三分量地震频率谐振技术,对“轩辕峁”进行的勘探结果表明:在近800米勘探地段,确实见到几处地震异常,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异常,可疑体1和2深度均在10-20米范围···3深层达到40米的疑似古文化遗址。

      从探测报告来观,“轩辕峁”下面有大型古墓葬无疑了,也就是说真正的“轩辕黄帝冢”找到了!

   “至于近些年火热的黄帝陵或黄帝墓等说法,都是没有什么可靠史证和确切证据的“衣冠冢”,这在学界是不争的事实。陕北是黄帝氏族活动的核心地域,也是史学和考古界公认的。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各地建陵庙祭拜,都是在证明我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久远信仰的伟大民族!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真正的“轩辕黄帝冢”面世,对经受百年凌辱而变的文化有些不自信的广大人民来说,是无可比拟的“文化自信”良药。”姬英明先生激动的说到。

       姬英明还号召地说:《中华八千年文明》的核心起源地,以及“黄帝族四都”和“黄帝四都”都已找到,华黄和华夏的源头,也都准确的找到了!欢迎各方有志同道高贤,多提供一些可靠性考古证据和唐以前地方志记载证据,一起真正的把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骨骼重新搭建起来了,以为中华文明的子孙后代们,理清“来龙”,指明“去脉!”

推荐阅读

早春“针织衫”才是刚需,选款和搭配都总结好了,照着穿真减龄早春的季节,温度回升,我们的衣衫也变得轻薄起来。尤其是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春季的氛围也是越来越浓烈。轻薄、软糯、甜美的针织衫,也成为女性必备单【详细】

40岁女人衣品更重要,简约优雅不失时尚,基础款穿出高级感世人都说40岁男人是一朵花,其实这个年龄段女性,也是有自己优势。这种具体表现在,就是自己得体穿着,姣好气质。衣品上代表你对生活审美,以及自己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