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封大地的时候你正蕴育着生机一片”。
近日,中国股市资本市场迎来了诸多利好,经济决策层的多位领导用不同的行动支持中国股市。证监会刘士余主席也表示“春天不远了”。
中国主管经济的领导人这些讲话,一方面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经济领导层的经济自信,对驾驭资本市场充满了信心,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软着陆已经胸有成竹;另一方面这说明决策层和市场的互动越来越密集频繁,深知中国资本市场情况在经济新时代所处的境地,培育和发展健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越来越重要。
那么股市资本市场的春天在哪里啊?
一、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生态文明思想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但彰显了中国智慧、构建了中国方案,而且落实到了中国行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也将继续为全世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立证券市场为主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系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早在2004年,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从此开始了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培育。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发文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和示范,创建良性循环的信贷生态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建立证券市场为主导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系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创新,是对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参考,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经济领域和生态文明领域的重要实践。
目前在资本市场上,我国已初步形成由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各级政府、金融等有关部门和投资者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广义上讲,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是利用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学有关概念、知识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所进行的形象描述。是指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实现有效运作所需的包括国民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技术环境、制度环境和信用环境等资本市场要素在内的一系列条件,这些条件让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形成生态圈。狭义上讲就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内部的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四板之间实现良性循环以及投资者、企业、监管者和谐共生的生态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我们研究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系统,就是要把握好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四板等资本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健康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要服务我国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实体经济,要从小处着手,从最容易处突破,小心翼翼呵护,研究制定防范大规模恶意做空手段的方法和有效措施,避免市场发生大的金融波动,使我国的多层次基本市场顺序渐进发展、稳定发展、持续发展。
二、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的必要性。
1、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2、经济新时代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建设和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经济新时代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具体方向。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在大国崛起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深刻认识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资本市场。
3、企业的生命周期要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来看,它们所需要的资金数量也不同。而且不同成长周期的企业,所蕴含的风险差异较大,需要有不同风险层次的市场与之配套。
4、不同投资主体要求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不同投资主体的投资偏好不一样,那么他们对投资产品的需求也就不一样。偏好于高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希望资本市场上能提供带来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工具,而对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来说,则需求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工具。
三、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的探讨。
1、主板和创业板、新三板和四板定位有近似的地方。
沪深主板之间定位基本相同,缺乏特色。主板与创业板之间区分弱化,创业板要求与主板差别不大,在监管标准等规则方面区分度不高。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三个市场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只是IPO时公开发行的数量多少而已。
新三板和四板都有股权流通性不高的问题,如果都没有流动性,实质上的差别就不大。
2、场外市场交易相对不活跃。
目前场外市场在立法、监管、运行等制度与主板市场相比还不太完善,场外市场监管和立法是今后需要加强的地方。
3、股权市场落后,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低。
直接融资比重低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尚未形成,还难以有效满足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和贯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最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之一。
五、培育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的建议
1、培育股权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我国融资结构中的不足主要是股权融资占比偏低。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短板、瓶颈,2017年我国全社会新增的融资,债权融资占90%还多一点,股权融资10%不到。美国几乎颠倒过来,从2009年到2017年的最近七八年,美国的全社会每年融资里面,企业融70%来自股权融资、30%是债权融资。因此,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放在经济金融全局来谋划和推进,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完善市场基础性功能,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做出努力。
2、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做市商,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
稳定和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新时代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改革的重点。我国股市有上亿中小投资者,这是中国特色。中小投资者风险意识和专业水准与专业机构投资者有一定差距。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才价值投资理念的同时,要处理好证券资本市场上存在的各种矛盾,我们要树立大力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意识,实行做市商制度,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壮大作为完善多层次资本生态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引导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了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壮大,必要时可以用税收政策鼓励发展。
3、处理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逻辑关系,使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良性循环。
把主板做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的龙头来培育。服务实体经济必须大力发展以股权融资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A股这个主板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的龙头,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各类股权投资,投资的目标最终是上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以主板证券交易所为阵地,这个市场需要通过有效的调节进行整合。如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对业务内容进行调整。比如深圳的主板市场与上海的主板市场有没有必要进行整合,新三板市场有没有必要把中心迁到民营经济活跃的南方或者深圳周边更方便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资本市场,为了解决新三板与四板之间区分不太明显的问题是不是重新定位等等。
重点突破,协调发展。主板市场如果不健全,其他多层次的场外市场也不会发展顺利。主板市场好了,才能带动新三板和四板等场外市场的活跃,一环扣一环,是层层影响的逻辑关系。当然为了做好主板市场,可以选一个好的板块甚至一家好的公司细心维护,争取做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稳定持续增长。中国这么大的证券市场总有一个连续稳定增长的好板块好公司吧?要积极打造中国证券资本市场的国际形象,我们的好公司、好板块不能受坏公司的影响。
4、牵手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充实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生态体系。
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成果,已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领导力。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要推广绿色信贷、排污权抵押等融资,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信贷、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担保、环境强制责任保险、环境影响评估、国际合作等方面具体提出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我国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2016年3月,“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再次写入我国“十三五”规划。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定义了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体系,指出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从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发展绿色保险、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由此,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2016年是中国和全球的绿色金融元年。中国发布了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并且各类绿色金融创新大量涌现。2016年,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正式将七项发展绿色金融的倡议写入公报。绿色金融首次写入杭州G20峰会议程。G20会议对政府通过绿色金融带动民间资本进入绿色投资领域达成全球性的共识。中国在担任G20主席国期间,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了绿色金融方面的领导能力。
绿色金融工具引导的社会资本投资将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生力军。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绿色金融改革与促进绿色转型课题组的测算,未来几年,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财政出资进行绿色投资部分占10%到15%,绝大部分来自社会投资,社会绿色投资比重预计将达到85%-90%。近年来,中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为绿色产业引入社会资本8万亿元左右。
5、努力把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成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常青树。
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自主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深化体制改革,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 4.6%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 29.9% 和 28.1%, 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 6.1% 和 5.3% ;民用无人机、工业机器人和城市轨道交通产量实现高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 102.8%、69.4% 和45.5%。数字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首次将数字创业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新支柱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优越的政策环境刺激了数字创意产业领域投资迅速升温,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 2017 年上半年,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投资总额达 274.7 亿元,较 2016 年下半年大幅增长 84.4% ;2016 年到2017 年上半年,内地数字创意产业共有 859笔投资案例,投资金额高达 659.3 亿元,在总体投资中的比重分别约为 20% 和 10%。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指数代表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进一步丰富指数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新的分析工具和投资标的,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17年1月25日正式发布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综合指数(简称:新兴综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简称:新兴成指)。战略新兴产业指数的设立巧妙地弥补了战略新兴产业板没有推出的遗憾。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指数样本股涵盖的行业范围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创意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上市公司,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方式,以反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走势。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指数之一的新兴综指,其样本股涵盖1117家上市公司,包括沪深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新三板公司,而新兴成指则纳入了沪深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公司。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指数基本代表了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
在战略新兴产业带动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AVEVA剑维软件中国智能创新中心成立,加速本土工业智能迭代论剑2025·剑维软件中国用户大会在宁波盛大举行并宣布成立剑维软件中国智能创新中心全球工业软件公司AVEVA剑维软件于7月2日至4日在宁波成功举办“【详细】
远东酒店集团(Far East Hospitality)在大阪新开两家酒店,继续拓展日本市场远东酒店集团在大阪难波南和本町区新开两家悦乐(Village)酒店,在日本合计客房数量即将翻倍增长到2000间新加坡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2025年7【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