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樟脑、冰片、梧州黄埔化工、杨和见
历经七十年风霜,秉承“以质取胜、专注执着”的发展理念,实现改制及战略调整,曾经濒临破产,如今已是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等多元化发展于一体的国有企业。
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成立于1948年,其前身是由1962-1965年任广州市副市长的留美博士陈秋安先生创办于香港的其安化学工业社,是世上首家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冰片的厂家。解放后迁入广州,并在生产“白雪”牌冰片的基础上增设“广达”牌樟脑生产线,以此奠定了黄埔化工在中医药行业的地位!
——历经风霜、终成传奇
关于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的重生之路,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成功因素?
特此《广州化工》期刊独家邀约了公司总经理杨和见,用他亲身经历来对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的转型之路进行揭秘,还原这一化工行业的经典案例。
杨和见总经理:199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化工集团广州市黄埔化工厂,先后从事销售、营销质量管理、行政管理(改制后兼任董秘)、经营管理等工作。2015 年 12 月起全面主持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工作。
一、偶遇契机助成长
1998年,杨和见先后在黄埔化工从事车间实习生及销售,凭借丰富的专业化学知识和良好的英文基础,被安排协助厂长肖和平处理外商邮件及接待国外用户的质量审核。
正是这份契机,黄埔化工首次接触到了QA(QUALITY ASSURANCE,即质量保证)并率先引入ISO9000标准这项国际化的品质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的运行,使每一个生产环节规范化,黄埔化工借此以高质量产品立足市场,奠定了“白雪”牌冰片和“广达”牌樟脑的行业品牌标杆。
2004年12月31日,广州市黄埔化工厂不断研发确保生产质量,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原料药樟脑和冰片 GMP 现场认证的企业!此次认证,象征着传统中成药原料向现代原料药的转变,黄埔化工亦由此声名鹊起。
2006年,黄埔化工在国家农业部农药鉴定所和轻工部中国日杂协会的指导帮助下,带领多家企业联合申请农药登记证。历经三年,广州市黄埔化工厂代表协助组取得樟脑农药原药首家登记并籍此建立了部分新的实验标准和评价标准。此举受到了主办机关、协会及同行的钦佩和赞赏,同时也为黄埔化工后续的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二、搬迁变故出跌宕
黄埔化工于2008年引入民营资本,改制并更名为国有控股企业广州黄埔化工有限公司。重新调整组织架构,健全考核机制和管理模式,并由时任经营部部长的杨和见应公司战略要求,带领团队建立自营外贸系统,加强国际推广以增加外商用户,黄埔化工借此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应广州“退二进三”的城市发展战略,黄埔化工于2012年停产搬迁。黄埔化工迁至早在广西梧州注册的梧州黄埔化工药业有限公司,立足优质原料区和松香集散地。2013年新厂供汽,同年成功生产出合成樟脑产品,次年生产出合成冰片。并于2015年4月获得药品批准文号,8月取得GMP 认证。
回忆起2014年,黄埔化工的老员工早已眼含泪光。由于融资不到位,资金链濒临断裂,以及到期的建设贷款、工程款等欠款无法偿还,法院应诉、追款方堵门锁车、拉闸停电,让黄埔化工备受煎熬。
此时黄埔化工只能依靠多年来的市场信誉赊来原料,及时生产及销售收回货款,勉强维持企业的基本运营。然而企业在2015年亏损仍高达2000多万,账面净资产仅剩3000万,客户流失殆尽,企业濒临倒下。
三、市场助力获新生
2015年底,奄奄一息的黄埔化工终于迎来转机!凭借多年的市场积累,万力集团及广州化工集团也对黄埔化工品牌的充满信心,出资回购民营股份,增加注册资本帮助黄埔化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这给黄埔化工打了一剂强心剂。
于是将一盘散沙的黄埔化工重聚,杨和见带领团队对市场进行充分地细分和控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调整市场策略,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重回原料药市场的棋盘之中。
AVEVA剑维软件中国智能创新中心成立,加速本土工业智能迭代论剑2025·剑维软件中国用户大会在宁波盛大举行并宣布成立剑维软件中国智能创新中心全球工业软件公司AVEVA剑维软件于7月2日至4日在宁波成功举办“【详细】
远东酒店集团(Far East Hospitality)在大阪新开两家酒店,继续拓展日本市场远东酒店集团在大阪难波南和本町区新开两家悦乐(Village)酒店,在日本合计客房数量即将翻倍增长到2000间新加坡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2025年7【详细】